“美食”阐释中国《舌尖上的中国》旨在体现食物背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在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分别介绍了藏民采松茸、山民采冬笋、渔民捕鱼的故事,“猎而不绝”的思想贯穿其中,体现出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称:“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地缘环境来寻找食物,就食材化成种种迷人的味道。我们从这些味道中品出了中国人的人生百味,最后通过讲述日常生活百态成就了中国文化的深沉呈现,可谓由俗见雅。 ”与影片深厚文化底蕴相对的,是拍摄对象的草根化——豆腐、笋、藕、稻米、鱼、腊肉,山里的母女、捕鱼的汉子、卖黄馍馍的老伯、窑洞里的夫妻、城市里的空巢老人等。没有了珍馐海味、厨艺世家,取而代之的是手捧丰收果实的劳动人民发自内心的微笑,更贴近普通观众。 此外,纪录片拍摄团队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以故事推动影片进程,并设置悬念,大大提高了纪录片的可看性。微距摄影为观众捕捉到美食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导演陈晓卿坦言:“为了力求画面的生动,一个简单的镜头不惜动用三台摄像机来拍摄。”网友戏称,《舌尖上的中国》是“以欧美拍摄手法为骨骼,中国美食为皮肉,中国文化为精髓”的综合产物。 今年4月,央视综合频道改版,将原本晚间播出电视剧的时段改为一档专播纪录片的新栏目《魅力·纪录》。业内人士认为,《舌尖上的中国》作为该栏目播出的第一部中国原创纪录片,它的一炮而红也使中国纪录片进入一个新纪元。 |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