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调整孩子的畏难心理,家长要教会孩子不要带有情绪的去看问题,把遇到的难题拆解成各个可以解决的小单元,当孩子拥有拆解问题的能力和利弊比较法后,就能克服大部分拖延和懒惰。最后进行自我提问,理清难题的逻辑线。 @视觉中国 任何事只要掺杂了情绪就会变了味道,情绪化处理问题,只会产生自我挫败感,就像愤怒是无能的一种体现。所以保证自己心情的平复,让自己从客观角度去看待问题,先提问,再找解决办法,明确问题的重点和次要点,而不是一股脑的看到问题就在抓耳挠腮,烦躁不安。 我们把找出的关键性难点继续拆分,找出这些难点的关键构成条件,分析拆分后出现的问题是不是自己能够做到的,如果孩子可以做到,解题的思路就实现了。如果孩子做不到,那就继续拆,直至可以解答为止。 只有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孩子才会出现畏难心理,而这也是一次突破自我,提升能力的机会。如果跨过去了,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难得的成长。如果一次次的逃避,也只能被限制在当前的生活圈内,因此,教会孩子把难题当做自己进步的基石,遇难应该踩过去,而不是负重在身上。 当细化到可执行的单元后,就只需要做好眼下的工作了,循着逻辑线一步步的向前推进就能够达到最终的目标,这也是效率最高的一种工作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