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长发现儿童有偷窃行为时,千万不可采用审问犯人的方式来提问孩子,或者强逼孩子认错。建议用比较和缓的方式去提点孩子,家长一定要弄清楚孩子偷钱的原因,才能想出杜绝孩子这种行为的方法。 @视觉中国 如果孩子是为了买某种东西而偷钱,而且比较合理,妈妈尽可以满足。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比如孩子已经有一个手表了孩子还要买手表,妈妈可以借钱给孩子,让孩子日后还,一来可以避免孩子偷钱,二来还可以养成慎重的购买习惯。 家长的教育方式决定孩子的性格和习惯。如果家长粗暴地对待孩子,孩子会对家长的行为产生抵触和反感情绪。不同时期的孩子,偷窃的目的也会不一样,如果家长能够先把原因对号入座,处理起来效果就会好很多。比如,学龄前的孩子,根本没有“偷窃”这个概念,只是觉得这个东西好,自己想要就拿走了。 学龄期的孩子已经知道不经过别人同意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错误行为,但是更多时候他控制不了自己,年纪太小,自控能力太差。到了青春期,偷窃行为也分多种情况。一种是叛逆,他就想体验一下偷窃的快感,如果他身边的朋友有这样的行为,他去模仿的意愿会更加强烈,因为他觉得这个很有个性、够叛逆。另一种是家里条件不好,买不起他想要的东西,但是他希望跟其他伙伴一样,于是才有偷窃行为。 对于孩子的所有偷盗行为,家长的第一反应如果是打骂,完全解决不了问题,甚至会衍生更多的亲子问题。偷窃最自然的后果是物归原主,完成这一步需要家长正确处理偷盗行为对症下药。 对于还没有偷窃意识的小孩子来说,家长要告诉他们:不经过别人同意,或者不付钱就拿东西走人是错误的行为,这会伤害到东西原本的主人,然后带着孩子把东西物归原主,并让孩子道歉。 对于已经能够判断对错的大一点的孩子,家长要语重心长告诉他,偷窃会产生严重后果,被发现要多倍赔偿,更严重的后果是物件主人会报警处理。告诉他后果后,家长让他设身处地想一下,如果是他自己的东西被人偷偷拿走,他是不是会感到难受?家长跟他讲这些道理的时候,孩子会被触动,家长这个时候鼓励他向物件主人道歉,解释原因并承诺物归原主。 对于想通过偷窃获得快感的青春期孩子,家长要跟他明确底线,偷窃行为是不能让人接受的,但家长不要否定他这个人,只说行为,为孩子保留自尊心。而且让孩子把东西物归原主的时候,孩子会有羞耻感,家长要做好疏导,鼓励他勇敢承认错误,并接受对方的处罚。 如果是因为经济条件原因产生偷窃行为,家长除了用同样的方法让他承担后果外,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需求,经济上的和情感上的需求都同样重要;如果孩子是出于攀比,家长要让他明白他真正需要的东西不是物质上的攀比,也让孩子理解父母为他做的辛苦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