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2021-05-13 17:07:03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诗人杜牧笔下就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千古名句,在清明这天,天南地北的中国人都会有一个习惯,就是祭拜祖先,这一习俗已经传承了几十个世纪,不仅如此,不同地区的人还有不同的习俗。那么,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我们接着往下看。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最初,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渐渐的,清明节和寒食节便合二为一了。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有扫墓祭祖、禁火、吃寒食、踏青、植树、放风筝、插柳、斗鸡、射柳、蹴鞠、蚕花会等。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

清明节不宜做什么事

  传统习俗中,认为清明期间,有些事情是不宜做的。时至今日,很多事情都改变了,但了解一些传统,还是很有必要的。

  1、禁忌嬉笑打闹。清明节祭祀祖先,是生者对亡者的缅怀,阴阳两隔,凭吊纪念是一件庄重严肃的事情,因此不能嬉笑打闹,在祭祀期间也要按照流程规矩,谨言慎行,内心保持敬畏和尊重。很多我们认为非常平常的事情我们都不能做,尤其是拍照留念,祭祀祖先时切记拍照,这样不仅是对祖先的不尊重,而且还会为自身招惹晦气,给自己的运势带来不好影响,招灾惹祸。

  2、不宜大规模洗涤,旧时习俗认为,逝去的亡魂,只有在清明节期间,趁着这万物复苏的时候,才能出来洗涤、晾晒衣服、被褥。所以,河边、溪边、井边、泉水旁,都有亡灵在洗涤、晾晒。所以,活着的人,要给逝去的人机会、地方,别和他们抢地方、抢水,让他们好好的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