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之后的女性会变得特别敏感,她们作为腹中孩子的母亲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腹中的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在让胎儿健康成长的同时,母亲们还会采用一些锻炼方法和腹中的胎儿进行互动,让胎儿感受到母亲的关心和爱护。那么三种母婴互动锻炼法是什么呢? 三种母婴互动锻炼法1.平板支撑式。 它有两个版本,根据个人的身体强壮程度选用。 第一个版本是经过改良的平板支撑式,即用双手和双膝来支撑身体。确保双肩位于腕关节正上方,体重均匀地分布在所有手指上。保持这个姿势30秒钟,然后向后推动身体,呈瑜伽中的“婴儿式”(即臀部坐于双脚上);随着身体力量的逐渐增强,保持的时间可以延长到30~60秒钟。第二个版本就是标准的平板支撑式,即双腿伸直,就像是俯卧撑的上位姿势。在你做平板支撑动作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在一旁模仿,或是让他趴在你的后背上,以增加训练难度。 2.深蹲。 范·泽尔建议妈妈在沙发或椅子前做深蹲动作,这样能控制好下蹲过程中的身体平衡。双脚分开站立,两脚间的距离略宽于臀,双脚脚趾略微向外分开;向沙发的方向坐去,保持双膝位于脚踝正上方;脚后跟用力蹬踏地面,站起身来;在做这个动作的过程中,要绷紧腰腹的核心肌肉群。孩子可以在一旁模仿这个动作,或是趴在妈妈的后背上,就好像玩骑大马的游戏一样,这相当于是一种额外的力量训练。 3.剪刀式。 身体仰卧,双腿伸直并拢;伸长颈部,头部紧贴垫子;拾高双腿与身体呈90度角,同时臀部腾起,离开垫子,脚尖绷直指向天花板;双手放在臀部上方,两肘置于双手的正下方,肘关节支撑在垫子上;身体举得越高,需要双手给予背部的支撑就越多;控制好整个躯干稳定性的同时,脚尖朝天花板的方向尽量上举,一侧腿向下运动越过臀部,保持其伸直姿势;另一侧腿向头部的方向移动以保持平衡;双腿交换位置,就好像是剪刀在来回运动一样。母亲可以让孩子骑到她们的双腿上,这不仅会让孩子感到乐趣十足,还能增加训练分量。 母婴四种交流方法触觉交流 母婴间的触觉交流,最常见的是母亲为婴儿授乳。因为,授乳已不单是为婴儿提供生长发育的营养,而且为婴儿最初的触觉产生和发展提供条件。婴儿以其最为敏感的口角、唇边和脸蛋,依偎着温暖的乳房后,能在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这对其智力发育起催化作用。母亲经常抚摸、拥抱婴儿所产生的肌肤接触,也会获得同样的效果。高桥的研究发现,一生下来就失去上述交流的婴儿,在成长过程中会表情冷淡,发音迟缓,性格孤僻而难与同龄儿和睦相处。 视觉交流 婴儿出生一月左右,视网膜已经形成,但中心凹尚未发育成熟,故其可见距离不会超过40厘米,可见区限于45度,几乎只能见到眼睛正前方。不过,此时他们对于人脸,特别是人眼已有识别能力。母亲在喂奶时,总会发现婴儿边吃边用眼睛直视着自己的眼睛,这是婴儿情感发育过程中的视觉需要。因此,婴儿可在吃奶速度和进奶量上,达到所需要的标准;失去这种交流,婴儿吃乳时会频繁转身摇头,甚至烦躁不安。当然,除授乳以外,平时多与婴儿作对视交流,也有益于其心理健康发育。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母亲在使用奶瓶授乳时,更应有这种视觉交流。 嗅觉交流 生物学研究证实,人类在视觉相当发达后,嗅觉便开始退化了。但是,婴儿的嗅觉却相当灵敏。刚出生几天的婴儿,便能闻出气味的好坏。在试验中,如果把浸过母乳的布片靠近婴儿鼻端,婴儿会顿时止哭而做出寻乳的姿态。由于婴儿能嗅出是不是母亲,故高桥提出,婴儿期由母亲陪睡可产生良性刺激,有利于其智力发育。他指出,那种不停更换陪睡者的婴儿,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睡眠时间和质量均大幅度下降。这对其身心发育不利,严重者可导致婴儿发育迟缓和幼儿期心理障碍。 听觉交流 研究表明,婴儿出生一周后,即能分辨出人声或物声。这是因为,婴儿自出生起,便有声响需要,并能从各声响中产生“诱发效应”,从而很快以声音辨别是不是母亲。可别小看母亲与婴儿间的“对话”,细心的母亲会发现,在对婴儿说话时,他会动手动足,一副满足的模样。更重要的是,多与婴儿“对话”,可使大脑正处在急剧发育中的婴儿,很快牙牙学语,为日后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事实上,缺乏母婴语言交流的婴儿,发语均迟于有母婴语言交流的同龄儿,且发语不清,表情不活泼。 由此可见,年轻妈妈和婴儿的密切接触与交流多么重要。千万不要囿于快节奏生活等种种原因,忽视了身边的小宝贝。别忘记,婴儿需要母亲带他认识这个新鲜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