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也有假?鸡蛋与鸡无关,完全由化学物品合成,而且能够以假乱真,确实让人不得不佩服造假者创造“人造假鸡蛋”的“智慧”。昨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人造假鸡蛋的骗局,诈骗公司以教授人造假鸡蛋技术为名,收取高额培训费。一起来看看人造假鸡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吃假鸡蛋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人造假鸡蛋的危害 也许有读者是第一次听到人造鸡蛋,事实上,人造鸡蛋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已经有10多年“历史”了。一直以来,全国各地都有“培训基地”,这些人造蛋遍地开花,甚至在香港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人造鸡蛋有什么危害呢?首先是没有真鸡蛋的营养价值。更严重的是,由于它是由化学物品制成,长期食用会造成大脑记忆力衰退,令人痴呆。 从技术上讲,假鸡蛋的造假术也越来越高明,以高超技术造出来的假蛋甚至比真鸡蛋还像鸡蛋。鉴于人造蛋技术太过“神奇”了,我们不妨多花一点篇幅来看看人造鸡蛋的诞生过程。下面是一位记者的“学习”经历,从中可以领略到造假者的“精湛技术”。 2005年初,广州一位记者为了揭开假鸡蛋的制造内幕,交了560元学费以及69元道具费,进入一家“假蛋学堂”,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培训。 人造假鸡蛋的生产过程 第一天,“导师”首先示范制造蛋白,只见她小心冀冀地将一些粉状的“海藻酸钠”放在天平上量重(据“导师”介绍“分量不能错,所以要关风扇进行”,其细致程度与专业人员做实验有得一比),然后将其倒入一盆温水内,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约一个半小时后,一盆晶莹剔透的蛋白物体呈现眼前。继而,“导师”将少量化学物品“明胶”,用水拌匀后倒入蛋白中继续搅拌。“导师”介绍说“明胶可以令蛋白的浓度适中,但因长时间搅拌会产生好多气泡,要等十个小时才能散得完”,所以第一天的“课程”结束。 第二天早上,“导师”再把适量的“酸钠脂”、“苯甲酸钠”、“邻甲基纤维素”及“白矾”等化学品一起混入头天制好的蛋白中,3小时后,“蛋白”部分正式完成。 接着“导师”开始教造“蛋黄”。所谓“蛋黄”就是将柠檬黄色素加入之前制好的蛋白状物体中,搅拌几下就变成了鲜黄色。 至于假蛋如何化作蛋形,其中奥妙,原来全是靠一个塑料模具以及含有“氯化钙”的“神仙水”。塑料模具有两个凹位,一个椭圆形,一个圆形。“导师”介绍说:“圆形的造蛋黄,将蛋黄倒入模具,再倒入混有氯化钙的水在面上,就会产生一层薄膜,包围蛋黄就可以定型,留意看,现在变魔术啦!” 只见“导师”将蛋白倒入椭圆形的模具内,加入成了形的蛋黄,再倒上另一层蛋白盖面,接着放入一碗神仙水,令蛋的最外层产生薄膜,很快蛋形浮现出来。虽然鸡蛋模只有半边,不过一浸入神仙水,在浮力作用下蛋白在模里面晃来晃去,慢慢变成蛋形。至此一只只光脱脱的无壳鸡蛋呈现眼前。 接下来到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包壳”阶段。 “导师”以明火煮熔食用石蜡再混入石膏粉搅拌后,将假蛋放入白色溶液内反复转动,捞出冷却风干后,完整的有形假鸡蛋便新鲜出炉了。随后,女“导师”还给学员传授“心得”说:“人造蛋的材料可以在化工原料店买齐,非常方便,不少内地食店会派人来学习,以真假混合的方法做菜,赚取更高利润。” 为了进一步检验假蛋的味道,在等待外壳风干时,记者用无壳制成品做了一顿假蛋餐。首先是煎“荷包蛋”,蛋白虽然出现不少水泡,但像真度十分高,口感跟真蛋竟也相近似,只是略带碱味。第二道菜是“蒸水蛋”,竟然也是与真鸡蛋非常相似。记者还发现,将真假鸡蛋混合起来蒸的效果更佳,记者以3只假蛋,1只真蛋混合来蒸,效果更滑,口感及味道更似足真蛋。 看了这位记者的实地学习,不禁让人既惊叹又惊心,惊叹的是造假者的造假术,惊心的是,假鸡蛋造得越逼真,给消费者带来的误导和危害就越大。 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各位在挑选鸡蛋时务必要擦亮你的眼睛哦。今天小编就传授给大家5个辨别假鸡蛋的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