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与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最新研究称,在所有油炸食品中,越薄的含丙烯酰胺就越多,对人体危害也越大。 长期食用含丙烯酰胺的食品,哪怕每次吃的不多,也会让人出现嗜睡、幻觉和震颤等症状,情绪与记忆改变,并伴随末梢神经病(如出汗和肌肉无力)。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与食物安全中心对103个煎、炸、烤小食样品中的丙烯酰胺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就比薯条高10倍。其中一种由土豆淀粉制作的饼干,由于体积细小且薄,每千克的丙烯酰胺含量高达2600微克,谷类早餐和果仁的丙烯酰胺含量较低,分别为每千克16—160微克和每千克10—120微克。 食物越薄,它在油炸时接受的温度就越高;温度越高,产生的有害物质就越多。比如炸油条加热时油温超过180℃就可以了;但更薄一些的炸薯条、炸薯片等,油温需要超过200℃,因此会产生更多的丙烯酰胺。如此比较而言,煎饼果子中的油条就比薄脆安全,炸馒头片就比又薄又脆的千层饼安全。除了这些食品,被白领喜爱的一些小点心,如薄脆饼干、曲奇也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如果在家里煎炸食物,最好切成薄厚均匀的大块,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中国烹饪大师石万荣提醒,在油温较低的时候将食物下锅,炸至浅金黄色即可。而香港消费者委员会也提醒,食物沾上一层生粉浆(水及玉米淀粉比例 1:1)再炸,丙烯酰胺含量可减少55%—65%.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