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群体 电视更适合传播伪科学 在社会各界对张悟本事件进行种种反思的同时,也有人反向质疑,当初是谁把张悟本推上神坛的。 “那些在书店里被码成高高的圆柱状,摆在最显眼位置推荐的养生保健书,我是从来不看的。”江晓原说,与出版社多年打交道的经验并对其幕后资本运作的了解让他知道,“时下有些书属于不看,也完全不会有遗憾”。 事实上从一开始,张悟本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大红大紫的背后,一系列幕后推手的身影逐渐明晰。2009年8月,图书策划人贺雄飞看中了张悟本身上的商业价值。于是,就有了那本为张悟本量身定做的、后来让他红遍全国的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这时的张悟本已经是被冠以诸多头衔的专家了。随后,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请他以教授之名坐堂,而图书出版商则把张悟本迅速包装成“卫生部高级营养师”。 不到两年,张悟本就从一个下岗的纺织厂工人被包装成了“神医”,成为文化公司、出版商、发行商的摇钱树。 “这个事情很复杂,除了书商的推动,电视台的平台作用也不可忽视。”江晓原说。公众最鲜明的印象是,自从2010年2月上了一次湖南卫视《百科全说》的节目后,张悟本就一夜成名,从此红遍全国,慕名前往求诊的“粉丝”呈几何级增长。 有调查显示,在目前的电视节目中,养生保健电视节目收视率长期稳居前三位;除了央视外,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上星电视几乎都有开办养生保健类节目。这些电视台的节目,几乎成为一系列“养生明星”的专用平台,张悟本、林光常及李培刚等大众曾熟悉的“明星”在成名前,基本上都有在电视台的养生保健类节目中亮过相。 “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和电视能拉上关系。” “我自己其实7年不看电视了”,江晓原说,他赞成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的观点,科学本质上是抽象的,而作为大众媒体,电视不适合用来传播抽象的东西。“出于受众的组成考虑,电视最适合传播的东西就是娱乐,而科普实际上是不适合由电视来作为传播工具的。” 前几年,在全球都拥有大量观众的Discovery频道负责人访华,当被中国媒体记者问到“你们如何制作这样优秀的科普节目”时,该负责人立即纠正道:“我们制作的是娱乐节目。” “买本书买张报纸都需要成本,但是电视对受众要求的成本几乎为零,因此这决定了在电视受众中,收入和教育程度都比较低的人群构成了最大部分。”江晓原认为,收视率这个刚性要求,促使电视有强烈的迎合受众目的,而时下养生热的兴起则使“张悟本们”本身就成为一个可利用的对象。“双方是互相利用,互相迎合。”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