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咳嗽药含有“可待因”等可致瘾精神类药物,不可长期服用。记者从上海市药物不良反应中心获悉,含有“可待因”等成分的咳嗽药绝不能兑着可乐喝,危害相当大。 据悉,以含“可待因”成分为代表的“涉毒”止咳药滥用问题自1997年便被提出。此类药物在1998年被列入处方药管理,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一原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0年曾表示要研究改变这类药品的配方的可能性,以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表示,一些止咳产品中含有的“可待因”(又名甲基吗啡)、麻黄碱(又名麻黄素)、樟脑酊成分属于精神药品(毒品),大量使用可刺激大脑产生兴奋感,出现病态性嗜好,停用后则往往会出现精神萎靡、行为反常等依赖性反应。 杜文民介绍,“可待因”之类的止咳药的作用原理是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效应,此类止咳药主要用于反射类干咳,但一般也不要连续两周服用,病情如无明确改善应进一步诊断。 虽然出于治疗目的并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疗程服用基本不会导致成瘾,但专家提醒,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司机、年老体弱者这样的特定人群仍应避免使用含“可待因”、麻黄碱、罂粟壳、樟脑酊等成分的止咳产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身心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