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约有8%的人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被医学界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之所以说它“静悄悄”,是因为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隐匿性病变,有骨痛症状者不足60%,很容易被忽视。常常在发生骨折以后才引起注意,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风险大、费用高。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已越来越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加强人们预防骨质疏松的意识已刻不容缓。 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运动,上下班以车代步,以电梯代替楼梯,以电话联络代替登门造访,而一到办公室又终日坐在电脑前面无暇户外运动,同时在密不透风的办公大楼里缺乏日光照射,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骨骼健康成长最强健的时期在20-30岁之间,在这段时间里,骨骼达到最高骨量、最好质量。超过40岁,骨质的流失速度就超过形成速度,骨量下降,骨质变脆。因此,年轻时就应该加强运动,可以使骨量尽可能达到最高峰,这样将来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王艳军)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骨质疏松症,严重的还能引发其他并发症。现代人运动少,室内活动多,不见太阳,喝碳酸饮料浓茶咖啡,这些都能导致骨质疏松。” 王主任建议,人们平时在饮食上一定要多摄入含有丰富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要养成少开车多走路,多晒太阳进行户外运动的良好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定期去医院查查骨质。“别到老了,摔一跤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骨折了才知道自己骨质疏松 要采访关于“世界骨质疏松日”的话题,记者被医院的宣传部门介绍到了内分泌科。既然叫骨质疏松,难道不归骨科管吗? 内分泌科的王主任接受采访时的第一句话就是:“骨质疏松症重在预防!预防的作用绝对大于治疗。到我们这儿来看病的,大部分都是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有的是骨折了才来就诊,那就只有上骨科了。” 提起骨质疏松话题,王主任感叹:“我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非常不足,仅靠每年‘世界骨质疏松日’做宣传,远远不够。在中国,大家的保健意识还不是很强。” 据王主任介绍,到内分泌科来看骨质疏松的有两类人:一是老人,已经有症状了,疼得忍不住了才来就诊;另外一种是从国外回来的,或是身边有骨质疏松症的病人,对自己身体状况比较在意的。 老人来就诊,即使没骨折,用老百姓话说:“碰一下也能骨折”,那就晚了。我们曾经有个病人,老人65岁,在家里也没摔倒,也没被碰撞,拎了袋大米就腰痛得直不起身来了,到医院拍片才知道是腰椎骨折。拎袋米也能造成骨折,这或许让人听起来比较离奇。其实,拎米仅仅是骨折的诱因,最根本原因是他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预防,骨质疏松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特殊的表现,有的人甚至一直不会有感觉,它的发展也比较慢,没有人在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中,至少50%的人都有骨质疏松,女性甚至得达到60%、70%。要是不提前预防,骨质疏松早晚酿大祸,多少老人因为摔了一跤,就再也起不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