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角度解释秋燥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寒,一偏于热,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临床上分为“凉燥”、“温燥”两种类型。 ※凉燥: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 ※温燥: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临床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 预防秋燥以饮食调节为主 进入秋季需防秋燥,而防治秋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便是通过饮食,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选用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抵御“燥气”。 蔗汁粥 新鲜甘蔗500克,去皮榨汁备用,取粳米50克,煮成粥后对入蔗汁60毫升,再用文火煮沸一次,调匀即可食用。 蜂蜜萝卜汁白萝卜400克,洗净去皮切碎,用洁净纱布包好榨出汁,每次取60毫升加蜂蜜一匙,调匀吞服,一日三次,连服3-5天。本方对便秘者疗效更佳。 梨粥梨两只,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可作为秋季常食的保健食品。梨由于性微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润燥化痰、润肠通便等,对秋燥症有独特的疗效,每日坚持食生梨两个,也可达到防治作用。另外,冰糖蒸梨也是我国传统的食疗补品,可滋阴润肺、止咳祛痰,对嗓子具有良好的润泽保护作用。 冰糖银耳汤 银耳10克,以温水浸泡30分钟,加冰糖和水,煮沸至银耳烂熟。 枇杷叶粥枇杷叶12克,桑白皮1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先将枇杷叶、桑白皮用布包煎,去渣,取浓汁,加入粳米煮粥,粥将成时放人冰糖,稍煮即成,每日早晚佐餐用。 五汁饮大鸭梨一个,甘蔗一根,荸荠20个,大萝卜一个,鲜芦根60克。将大鸭梨、甘蔗、荸荠、大萝卜、鲜芦根,切成块和段,榨汁后,加热煮3分钟,酌加少量白糖,然后放入冰箱中,随时饮用。具有滋阴、清热、生津等功效,适合发热口渴、咽干口燥等症。 陈醋冰糖汁冰糖100克捣碎置入容器中,再倒入陈醋450毫升,浸泡三天冰糖溶化后即可服用,可在早饭前、晚饭后各服15毫升,可长期服用,止咳化痰效果最佳。 白木耳杏贝百合汤白木耳25克,杏仁10克,川贝母10克,百合15克。白木耳用水浸透发开洗净,杏仁、川贝母、百合和蜜枣用水洗净,杏仁去衣,放入沸水中,用中火煲一小时,再放白木耳,继续煲半小时,即可饮用。具有润肺止咳、养阴生津、清热除痰的功效。 罗汉果沙参猪肺汤罗汉果半个,沙参15克,猪肺250克。将猪肺切块,用手挤净泡沫,洗净,与罗汉果、沙参一起放入煲内,加清水适量,煲汤。 Tips: 防秋燥的注意事项 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多事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