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亲子宝典 > 早教百科 > 4-5岁 > 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

PCbaby专家团审阅

  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存在着两种可能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早期培养

  提起创造性思维大家似乎觉得很神秘,并经常把它与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联系在一起。当然,科学上的新发明、新发现、文学艺术上的杰出作品等都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丰硕成果。但事实上,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少数发明家专有的,凡是思维健全的成人和儿童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一个婴儿发现了摆弄玩具的新方法,一个学生想出了数学题的新解法,一个人设计布置他的新居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创造性思维的例子。可见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在于一个“新”字,提出新问题,用新的方式解决面临的问题,创造出新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等。创造性不同于模仿,模仿只不过是在相同的情境中重复别人的行为或反应罢了。

  少数超常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幼年期就明显地表现出来,如大音乐家莫扎特和大数学家高斯,在幼年时就各以其优越的音乐、数学才能获得神童的称誉。但创造力不只是这些儿童的专利,一切学前儿童已或多或少地显示出他们的创造能力。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是有限的,但他们每天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迫使他们一方面竭力模仿成人,一方面则求助于创造性思维。研究发现,整个学前期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在稳定地向前发展,在入学前达到高峰。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他们在家里和幼儿园里都过着轻松的生活,他们的观点、情感、意志的自由表达都受到鼓励和强化,即使错了,大人也不会加以严格纠正,从而导致幼儿头脑中的压力和限制较少,创造性思维更能够得到发展。儿童进入小学后,创造性思维表现就跌落下来,这是由于他们的主导活动变成了学习,学习强调的是必须掌握科学知识,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训练,从而一方面使儿童的思维更具逻辑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则限制了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研究表明,富有创造性的学前儿童的特点包括:

  1、喜欢用创造性的方式学习。

  2、有惊人的坚持性。

  3、在游戏中表现出不寻常的计划性和组织能力。

  4、富有钻研精神。

  5、富于想象。

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宝宝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难能可贵,社会需要发展,发展就要依靠创造力,只有孩子拥有了创造性思维,才能保证社会的进步。那么,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怎样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并让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更好、更顺利地发展呢?

  1、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孩子的创造力日益提高,从单纯的模仿发展到创造,他们逐渐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开展新型的游戏情节,创造性地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制作游戏道具等。但是游戏水平的发展并非完全是自发的,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是需要家长的启发引导的。

  2、通过音乐、绘画培养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直认为音乐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好方法。因为音乐会促进右脑的发育。另外音乐可以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在优美的音乐中,孩子情绪兴奋愉快,这个时候,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下。绘画也可以促使孩子右脑的发育,增强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接触音乐和绘画,并且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欣赏和实践的空间,随心所欲地画,自由想像地听。通过听说能力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平时家长应该多和孩子进行对话,多给孩子讲故事。在与孩子说话时,要因势利导,抓住机会,就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对话,这样可以促使孩子启动思维,即兴表述生动的语言。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个开放式的结尾,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结合之前的故事情节,进行合理又有创造性的推断,完成故事。

  3、多动手培养创造性思维。

  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一刻也停不下来,总是摸摸这、动动那,这个时候的家长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弄乱了东西,而粗暴地制止,应该对孩子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同时给孩子正面的解释。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搞一些小发明。在手指尖的触摸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了最好的发展。

  4、多赞美孩子的创造性举动。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这种创造潜能就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用观察孩子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就可以发现他的创造力,比如,孩子一会儿把扫帚当马骑,一会儿把它当冲锋枪,一会儿又用它来堆雪人,其中有丰富的想象,有“发散思维”,发现了同一事物的不同用处,这就是创造性的表现。

  5、有问不必答,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的乐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好奇心是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而有兴趣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主动求异、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好奇心在孩子身上尤甚,其基本表现就是不断地提出“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必答”。有些问题可以鼓励和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寻求答案。

  妨碍宝宝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做法

  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有更大的成就。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宝宝,长大后更有出息!宝宝天生思维活跃,但长大的过程中,却逐渐有了差距。原因出在哪里?其实,就来自爸妈对宝宝的日常教养。来看妨碍宝宝发展创造性思维的13件事。

  1、事事都先把结果告诉孩子,是非曲直都“被编好程序”,孩子失掉了体验和探索的机会。

  在“事事都先要告知: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旦长辈只给他们一个大的原则,而不明确地规定他们“必须做什么?务必怎么做?”他们就会手足无措、乱了方寸。解除束缚,反而不自在;有了自由,反而恐慌。习惯于被别人“编程序”的孩子,何来探索?何来创造?没有探索,就没有创造;没有探索精神,也就没有创造精神。因此,在很多时候,即使家长明知是错误的,也要鼓励孩子探索。

  2、不允许失败,以失败为耻,剥夺孩子失败的权利。

  创造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这是失败的价值。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失败。失败并不可耻,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失败。失败可以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孩子的反省能力。不敢面对失败,就无法去创造。因此,孩子需要失败;家长应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

  3、什么事情都要求尽善尽美,不允许任何一点纰漏。

  完美主义往往无意识地扼杀着创造性。即使成年人的创造过程也是漫长的,需要不断地修正和改善;孩子的创造,更可能包含着无数的幼稚和天真,家长的完美主义会把孩子的创造扼杀在摇篮里。

  4、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克隆家长。

  许多家长有意无意地按照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爱好去改造孩子;许多孩子也有意无意地把父母当成自己克隆的偶像。孩子成为自己的“翻版”是没有出息的。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超越父母的孩子才有创造力。

  5、处处设置清规戒律,害怕孩子越轨或犯错误。

  前怕狼,后怕虎,总是怕孩子越轨,总是怕孩子犯错误,到处设置障碍,把孩子的天地圈得越来越小,人为地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间,使得孩子谨小慎微、患得患失。

  6、一言堂,甚至父母之间都不能有一点不同声音。

  家长的惟我独尊,是孩子独立思考的天敌。没有主见、没有独立思考、没有批判性思维,孩子也不可能有创造性。

  7、凡事都要求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孩子的大胆想象,很多时候可能是无边无际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非得强求一个结果,往往会制约孩子的想象力。

  8、容不得孩子的固执。

  有主见的孩子,常常都可能比较固执。孩子没有了主见、没有了固执,就不可能百折不挠地奔向既定目标,就可能“墙头草”般地随风倒。固执不一定是贬义词。许多时候,固执就是执着。

  9、总以为先有伯乐才有千里马。

  许多家长爱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在家庭教育中,自以为是个“伯乐”,把自己的“赏识” 凌驾于孩子之上,贬低孩子的存在价值,削弱孩子的自尊和自我意识。没有自尊的孩子是不可能有创造性的。

  10、总是用正确的逻辑和科学的事实去压制孩子的想象。

  “插上翅膀的马”是不符合逻辑和科学事实的,但这表现了想象力和形象思维。孩子年纪越小,想象力越丰富,用大人的逻辑去抑制孩子的想象力,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11、把伦理置于科学之上。

  “长幼有序”等伦理观念不应该凌驾于真理、科学、事实之上。真理就是真理,与“长幼”无关。从逻辑关系看,1+1=2,是真理,是科学,是事实,不能因为“长幼”的关系有所改变。

  12、不允许孩子对老师说“NO” 。

  不允许孩子挑战“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传统观念。然而,不敢对老师说“NO”的孩子,不可能做到“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当然,也不可能超越老师。

  13、总是用过去正确的经验来引导孩子、告诫孩子。

  经验的正确性是受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的。总是拿父辈的经验来指引孩子,孩子就难以逾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创造性思维相关的问答

查看更多 创造性思维 相关知识点

装亲子宝典 赢母婴豪礼
相关文章推荐
育儿图片推荐
联系编辑

联系编辑:丁笑
联系邮箱:dingxiao#pcbaby.com.cn(请将#改成@)
联系电话:020-38178288-3033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