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父亲节期间,热门论坛猫扑上一条帖子引来网友围观,半日点击量达2万余次,笔者浏览该帖,发现激发网友热情的是一段关于肾结石宝宝的视频,剧情不复杂,讲述一位喜得贵子的父亲阿荣终于迎来人生第一个父亲节,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原因在于自己出生几个月的孩子得了肾结石。自三聚氰胺事件过后,肾结石宝宝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笔者了解到该视频出自一个名为“澳优·北大母婴营养研究中心”的公益机构,该机构系由澳优携手北大公共卫生学院联合组建,除了致力于婴幼儿营养的“产学研”,更在全国8大城市、100多个中小城市开展的科学哺育普及行动。随后笔者登陆视频中提及的澳优北大专家团在线专区,并与有关专家取得联系,就肾结石宝宝以及相关的婴儿喂养问题进行咨询。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营养育婴博士许雅君介绍,现在父母对孩子普遍宠爱,容易导致宁滥勿缺的现象,过度喂养已成为宝宝健康的隐形杀手之一。 父母需建立科学哺育观,宁滥勿缺不如宁缺勿滥 “婴幼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切忌盲目给孩子补充过多的营养,从而对肾脏等器官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许雅君同时还指出,“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少父母会选择添加了各种物质的营养品喂养孩子,其中以矿物质为例,钙片、钙粉、液体钙等各种产品五花八门,还有磷、钠、镁、硒、锌等各种添加,仅钙摄入过量就有引起肾结石的危险,其它添加物质也可能增加宝宝消化负担与健康风险隐患,这是许多家长,也是部分乳品企业盲目使用的结果” 而一项调查也正好说明这一过度喂养现象,调查显示父母往往把奶粉的营养成分含量作为选择的主要依据,且相信营养成分越多越好,越全面越好,却完全忽视了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因自身正在成长,功能不够成熟,营养过剩将加重其吸收和代谢负担。 专家建议,与其听信广告、朋友推荐,父母更重要的是建立科学全面的哺育观,因为每个婴幼儿的个体存在差异,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只有全面了解喂养的科学,通过对孩子日常饮食的搭配再选择合理的营养补充,比如爱吃肉吃海鲜的孩子,如果再补充钙等,有可能造成矿物质过量从而有肾结石的隐患,应当鼓励并引导多吃蔬菜瓜果,从而达到营养均衡。 此外,澳优北大专家团副团长,北大医学部育婴博士朱文丽建议,半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好选择母乳喂养,不仅因为母乳成分较全面且带有增强免疫力的抗体,也能通过喂养这一行为与孩子产生情感交流。半岁以上或母亲不具备哺乳条件的,可选择奶粉进行喂养。朱文丽建议,父母选择奶粉不应只关注营养成分是否高,而是应以接近于母乳成分的产品为首选,有些指标恰恰是不能高的,比如磷、钠以及渗透压等。 北大研究机构联手澳优,三低奶粉抢占市场先机 什么是渗透压?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主任王军波介绍,渗透压是针对溶液状态,比如牛奶、奶粉冲制品、水等,渗透压主要取决于其中的无机盐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也就是说里面的含量越高渗透压越高,反之越低。因此对于需要营养的婴幼儿成长来说,并不是营养越高越好,当婴儿奶粉的渗透压长期偏高时,反而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影响,并对肾脏造成负担。王军波介绍说,婴幼儿特别是1岁以下婴儿的肾脏功能没有发育完全,对于肾脏高负荷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时间长了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肾结石。 因此,专家建议选用最接近母乳的奶粉,并提倡对婴儿喂食相对低渗透压的产品。据王军波介绍,北京大学早在2010年即与澳优建立合作,对我国的乳母分泌的乳汁进行检测,得出中国人母乳渗透压的一个参考值,按照配方冲配的澳优奶粉能接近这一参考值范围,属于比较理想的渗透压状态,更利于婴幼儿的吸收。澳优乳业相关人士则表示,澳优根据北京大学的研究成果,采用迄今为止最先进的脱盐技术、膜分离技术,调整了矿物质的含量及比例,降低奶粉中的磷、钠等矿物质含量,在满足婴幼儿营养需求的基础上,降低肾脏代谢的负担。这种奶粉新品被业内称为“三低”奶粉,不仅获得专家及行业人士认可,更因肾结石宝宝等喂养过度的现象频发,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关注及青睐。 澳优北大专家团副团长朱文丽告诉笔者,无论是选择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建立一个科学的哺育观最为重要,希望更多父母能正确认识到这点,让更多的中国宝宝健康茁壮成长,这也是他们专家团走遍全中国普及科学哺育观的初衷,并会一直努力做下去。澳优相关人士则表示,通过与北京大学建立“澳优·北大母婴营养研究中心”,将与国外母婴营养领域的优秀机构广泛开展合作,带动中国母婴营养领域整体水平的提升,为中国孩子的健康科学成长贡献顶级专业力量。 |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